跨境电商亿级卖家,运营越发精细化
虽然中国海关总署捷报频频,2023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3.7%,但大部分跨境电商卖家的体感并不算舒适。于是,我们会看到,许多今年有增长的跨境电商企业,基本都在努力修炼内功,精细化运营,才能抵住狂风站稳不后退。
剑齿虎 ( 深圳 ) 户外装备有限公司(简称“剑齿虎户外”)便是其中之一,目前他们团队规模90人左右,去年营收2亿元,客单价100-200美元。在管理上,它优化管理模式,将不同品类独立为小组,并将小组变革成为事业部;在营销上,它把品牌营销岗提升到和运营岗同等重要的位置,努力拓展站外流量,精细化运营粉丝群等。于是,今年上半年,他们的营收同比也有所增长。以下,跨境眼观察对话剑齿虎户外创始人Rick,为大家分享他逆势维稳的策略。
跨境眼观察:现在“多平台、多市场”逐渐成为卖家寻找利润的突围方式,您目前主要涉及美国和日本市场,是基于哪些考量?之后会考虑拓展市场吗?您今年上半年营利状况如何?
Rick: 我们对于市场的选择原则是,基于品类特性决定核心市场。即会从公司的产品风格定位、运营模式、价值高低、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考量。具体而言,我们的情况是,只有一个品牌,旗下有三个核心账号,而且客单价较高,比较适合精耕细作。所以,在重资产且资金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布局核心市场较有优势,盲目铺设别的地区,风险大于机遇。
当然,我们也会了解其他市场,但会选择低成本低风险方式尝试。比如通过 B 端分销商和小平台试水,看效果决定是否大力投入去做。比如有其他市场的客户会希望我们合作供货,在 Shopee上销售,通过这种低成本低风险的尝试摸排销售情况,便可以了解是否有开拓的必要性。
目前整个市场现状是,个别品类小幅增长,大部分下滑。在今年上半年,我们的营收同比增长10%,毛利波动不大。现在大家主流的发展路线,也基本属于保守发展策略,做有确定性的投入,核心品迭代,以及清理冗余,保障充足现金流。具体到我们品类也如此,只有个别竞品有增长。这些有发展的企业基本是去年做了正确的投入,比如把新的核心品推起来,或者在公司运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比如解决供应链环节的核心问题。
跨境眼观察:同一品类只有个别竞品有增长,但贵司在2023 年上半年能营收增长,利润逆势维稳,具体做了哪些正确的动作?
Rick: 我们梳理了自己公司的战略方向,即坚定不移做精品,之后再往品牌方向迈进。然后根据这个战略,在过程中去优化管理和人才结构。
具体而言,我们几年前已经根据不同的品类建立独立小组,这既可以提高细分品类的决策效率和人员专业性,也可以通过独立核算提高团队的经营意识及激励效果。把小组组织形式和决策机制跑顺后,再给各品类小组入驻品牌营销、供应链、摄影、设计师,小组变革成完善的事业部,各自发展成完整的子公司架构。
2023 年,我们也着手将各个事业部核心骨干引入成为事业部合伙人,形成品牌下的事业部矩阵。未来则希望把事业部发展成子公司矩阵,子公司在细分领域做到领先,打造一批专业人才,提高整体实力。
跨境眼观察:现在许多企业都希望往精品或品牌模式行进,向“产品力”要利润。您目前在精品模式上做得比较顺利,对于做精品模式,您有哪些经验分享?
Rick: 首先,我建议不要盲目跟风选择产品模式。要基于自己对市场认知,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决定。我们迈向精品模式的过程,也是一步步过渡,然后逐渐坚定的过程。
早期对市场认识不够、经验不足时,是做精铺现货起家,之后慢慢过渡到与工厂联合开发,直到最近几年发现自己推出的产品有不错的市场反响,才独立设计精品,继而坚定精品路线。而由于想做的产品越来越专业,一年核心品也只能开发 4-5 款,没有精力做太多产品。
过渡过程中,我有两个避坑分享:
一是选择精品模式要谨慎,在对市场认知,资源和能力不足时,不要轻易去做。因为可能会做一款砸一款,极度怀疑自己, 然后重复铺货、精铺模式,铺完后发现花很多精力效果也不太好,于是又切回精品,这种反复切换模式的方式,对公司损耗巨大。
二是公司做精品模式能获利后,最好坚定精品路线做下去。因为精品和精铺,对公司整套资源体系要求完全不通。做精品的公司,往往投入很多精力去研发,可能以前一年只做 4 款,转型做精铺要求一年做 40 款,完全行不通。如果选择一种模式后还想尝试别的模式,可以单独拉团队通过项目形式来做, 这样试错成本低,团队损耗比较小。
其次是选品。我们在 2016 年就确认了大品类,细分品类则每年选定 1-2 个小类试错。由于每个细分产品品类在产品、供应链等都有自己的专业性。所以,我们不会贪多,但一定会研究透,找到了就一头扎进去,All in 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出来好东西。
跨境眼观察:随着行业利润下滑,降本增效是企业的普遍诉求。其中行业内采购成本平均占比较大,约 20%-45%,在供应商管理方面,您有哪些心得?
Rick: 这些年,我们换了近百家供应商,更迭路径和公司体量变化有关,从不平等求合作,到互惠共赢,到现在拥有绝对话语权,做战略投入。
我的经验是:
一方面,老板要提升自己对供应链专业性及重要性的认知。首先,供应链管理专业度很强而且有很多细节,老板需要识别公司阶段性的供应链发展重心,每个阶段供应链难点不同,一开始是品质,然后是供货,之后是价格竞争力,最终应该是一起合作投入进行产品研发等。其次,供应链的重要性不亚于产品与运营,所以必要时老板要跟供应链管理人员一起攻坚。
另一方面,老板要找到合适的供应链管理人员。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,我认为是“价值观>专业能力>有意愿与公司长期共同发展”。找到后,老板一定要相信他们,不断给他们尝试的机会,过程中总会有人能担起更大责任,让公司管理事半功倍。比如我要求公司今年优化供应链成本,综合分析后制定降本至 80 万的目标,价值观一致且专业能力强的人,就会把它当成神圣使命做好。
跨境眼观察:现在行业内渠道平台众多,且社交电商也在不断兴起。在渠道选择上,您是如何考量?
Rick: 我觉得最核心是用产品开发思维去选择渠道。比如我做精品模式,便用做精品开发思维选择核心市场里的核心渠道。目前选择的渠道有亚马逊、沃尔玛、乐天、速卖通、独立站、天猫和京东,社交电商暂未涉及。我们对不同渠道有不同考量。在美国,亚马逊是我们主打平台,虽然它对商家严格,但客户体量比较大;而沃尔玛主要用来清货,沃尔玛的线上运作逻辑和配套跟亚马逊还有很大的差异,更适合铺货卖家,做精品则需要谨慎备货。
在日本,乐天的用户平台粘度高购买力也更强,适合走高客单价的品牌路线;而速卖通属于国内平台,平台管理政策可预知,相比风险性较低。至于进入天猫、京东,主要考虑将来会做品牌,所以不能放弃国内市场,便提前布局。
对于社交电商,目前我身边没有成功案例。我也处于观望态度, 原因是我的产品用户定位非常清晰,而社交电商流量不垂直, 转化效果低。
跨境眼观察:现在亚马逊的成本越来越高,虽然您也入驻亚马逊平台,但您的亚马逊广告占比并不高。在投放引流方面, 您有哪些分享 ?
Rick: 我的总结是,需要投入专业的人员做站外流量,多做不同尝试,才能找到比平台更具性价比的投放渠道。因为不同品类特性适合投放方式不同,有些产品适合短视频传播,有些适合长视频,有些更适合实体广告杂志等。
具体到我自身,三个不同品类有不同的投放方式。但我认为品牌营销和运营同等重要,于是会在品牌营销上投入足够人力,目前已经接近运营人数。品牌营销人员主要负责做站外流量突破,比如 ins 的红人合作或 YouTube 的内容分发,以及做杂志媒体的采访报道、赞助等。通过这些方式既可以曝光品牌,还可以积累粉丝群体,所以这些投入都是良性积累。
有了自己的粉丝群体后,我们会做用户调研,新品测评,最后才推向市场。基于这些投入,现在才能做到亚马逊广告成本占比会越来越低。
跨境眼观察:观察到您做B2B+B2C模式,如果企业同时做这两个模式,会面临怎样的难题?
Rick: 公司背景和做 B 端目的不同,面临的情况也会不同。如果企业自己有工厂,B 端企业也属于目标群体之一,为提升公司营收,大量接国外品牌的订单加工,问题不大。但如果进入 B 端,目标群体仍是 C 端,是为了借此提升品牌势能,这和单纯做 C 端相比,两者用户群体、决策逻辑、产品要求都不同,我认为得有两套思路和团队才行得通。
我们也是如此,先做 2C,之后才逐渐增加 2B,现在 2B 进展一般。但由于坚定自己的方向是往品牌迈进,所以我们会选择有知名品牌分销经验的分销商,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资源扩大品牌在本土市场影响力,用户通过门店展示、线下活动、媒体宣传、本地服务等会加强对品牌的信任度。目前我们还在继续尝试。
现在探索出来还不错的方式是:为有实力的分销商做特供款,同时尝试和海外品牌做联名款,以及和分销商在别的线上渠道合作,谈好佣金比例,如此来传播品牌和销售产品。
剑齿虎户外曾在铺货模式和精品模式中来回摇摆,导致损耗巨大。于是,他们决定沉下心,义无反顾做精品,也真正开始精细化运营。现在,无论是公司管理模式、市场开拓,还是营销打法,他们都秉承“精品”特性,量少但精。与此同时,面对市场的变化和机遇,他们也选择风险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尝试别的市场或模式,给其他市场的客户合作供货了解效果,减少自己的折损成本。总体而言,将主要精力用于精细化运营实现增长,同时采用巧妙且低风险的方式进行其他市场和渠道的探索,这是剑齿虎户外的生存发展之道。
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,仅以配图表达,无他意。若有不妥之处,请联系我们删除,感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