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马逊订单处理新规生效:最低阈值下的生存法则与破局之道
2025年2月24日,亚马逊一项颠覆性政策正式落地——订单处理最低阈值规则。将对卖家的订单处理能力设置一个最低阈值,从而避免延迟发货率的上升。最低订单处理能力将基于卖家过去30天的平均每日订单量计算,并采取保守估算方式。
亚马逊订单处理最低阈值公告具体内容如下:
1、系统自动设定最低订单处理能力:基于过去30天的平均每日订单量,计算卖家能够处理的订单最低数量;
2、每周自动更新:系统会每周重新评估卖家的订单处理能力,并相应调整最低值。订单量达上限时;
3、交货日期自动延长:当订单达到卖家设定的订单处理能力上限后,亚马逊将在前端显示延迟一天的送货承诺,以确保卖家有足够的履约时间。卖家可自行设定更高的订单处理能力,但不能低于亚马逊设定的最低阈值。
4、适用范围:此政策仅适用于标准和免费经济型运输,不影响高级配送或卖家自配送Prime订单。
此政策能帮助卖家更好地提高订单处理能力,以避免因订单激增而导致的延迟发货率上升。卖家可以根据实际订单量波动手动优化设置。
1、在手动调整阈值前
建议对原有的订单处理数据和设置进行备份或记录,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对比和参考,也有助于在出现问题时进行追溯和排查。
2、在手动提高阈值后
密切关注订单量的实际情况以及订单处理的进度。若发现设置的阈值仍不合理,如订单处理过于轻松或仍出现积压,应及时再次调整。
卖家阵痛:警惕订单履约率不足
1. 库存错配引发连锁反应
超卖困局:多平台库存未同步,亚马逊订单激增时,实际库存不足被迫取消订单。
滞销绞杀:为达标48小时上网率,紧急发货运费成本增加35%,但滞销商品后续退货率反升22%。
2. 物流效率的致命短板
揽收断点:偏远地区物流商每日仅揽收一次,超过下午3点的订单无法满足24小时发货率;
信息脱节:部分物流商扫描延迟,导致物流信息同步滞后,卖家48小时上网率被动下降。
3. 人力成本飙升
为实时监控订单状态,某深圳卖家将客服团队从5人扩至12人,人力成本增加140%;
手工排查超卖风险,运营效率下降30%,人为失误率反升18%。
易仓ERP:订单风险预警与履约加速器
面对亚马逊的新政背景,易仓ERP的深度对接能力正成为头部卖家的核心防御系统:
动态追踪订单量峰值与阈值差值,预测超限风险;
可及时显示各站点阈值使用率、发货进度、库存健康度;设置销量阈值,避免缺货或者超卖
订单自动同步至仓储系统,自动分配至最近仓库,大大压缩从下单到出库时间。
亚马逊的最低阈值政策,本质是一场“供应链效率”的供给侧改革。这项新规的实施,可能会带来市场格局的变化,卖家需要紧跟平台调整,合理规划运营策略,以确保自身业务的可持续增长。
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,仅以配图表达,无他意。若有不妥之处,请联系我们删除,感谢!